锻件是金属被施加压力,通过塑性变形塑造要求的形状或合适的压缩力的物件。在锻造锻件的过程中,首先确定锻造步骤是关键。今天我们就看看锻件的锻造步骤。
首先要绘制锻件图,设计每一工步毛坯尺寸和形状。每一工步毛坯设计,通常都以一些锻件进行类比,然后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再结合设计人员的经验判断确定,对于形状复杂工步多的锻件,变形过程金属流动情况凭经验并不能准确判断,往往还要靠新产品试制时进行调试修改,这种方法调试周期长,人力物力消耗多是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产品更新要求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塑性有限元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软件可供工艺过程模拟分析,特别是我国科技人员合作研制的可在微机上运行的工艺分析软件已经在一批锻件制定工艺过程中应用取得好的效果,已具备了推广应用的条件。
然后为提高生产率、保证工件质量和改善劳动条件,锻造生产线常采用锻造机械手或机器人,在工艺设计时就必须考虑毛坯的夹持部位和夹持的稳定性。为了保证锻造温度一致性减少氧化,锻坯加热,多选用感应加热。
最后通常热锻件图是按照冷锻件图乘以热膨胀量计算,但在精锻件各部分尺寸相差较大时,尺寸小的部位冷却快,终锻温度会比尺寸大的部位有显著差别,这时设计热锻件图不同部位可以取不同的热膨胀系数。
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锻造,不仅可以提高锻件的精度,还可以节约材料降低加工费用。
锻造生产中,除了必须保证锻件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外,还必须满足锻件在使用过程中所提出的性能要求,其中主要包括:强度指标、塑性指标、冲击韧度、疲劳强度、断裂初度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等,对高温工作的零件,还有髙温瞬时拉伸性能、持久性能、抗蝤变性能和热疲劳性能等。
锻造用的原材料是铸锭、轧材、挤材和锻坯。而轧材、挤材和锻坯分别是铸锭经轧制、挤压及锻造加工后形成的半成品。锻造生产中,采用合理的工艺和工艺参数,可以通过下列几方面来改善原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打碎柱状晶,改善宏观偏析,把铸态组织变为锻态组织,并在合适的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焊合内部孔隙,提高材料的致密度;铸锭经过锻造形成纤维组织,迸一步通过轧制、挤压、模锻使锻件得到合理的纤维方向分布;控制晶粒的大小和均匀度;改善第二相的分布;使组织得到形变强化或形变一一相变强化等。
由于上述组织的改善,使锻件的塑性、冲击韧度、疲劳强度及持久性能等也随之得到了提高,然后通过零件的最后热处踵就能得到零件所要求的硬度、强度和塑性等良好的综合性能。
但是如果原材料的质量不良或所采用的锻造工艺不合理,则可能产生锻件缺陷,包括表面缺陷、内部缺陷或性能不合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