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体锻件作为压力容器、反应釜等设备的核心部件,其图纸设计需严格遵循行业标准并兼顾制造工艺性。
以下是关键设计要点总结:
一、结构设计规范
主体尺寸标注
必须标注 内径(ID)、外径(OD)、长度(L) 三要素
典型比例控制:
长径比(L/ID)≤12(避免弯曲变形)
壁厚(t)≥ID/20且不小于50mm(ASME VIII Div.1要求)
端部连接设计
法兰连接:
标注法兰面至筒体端部距离(通常≥2倍螺栓孔径)
法兰过渡区需标注1:3斜面过渡(降低应力集中)
焊接坡口:
V型坡口角度60°±5°,钝边2-3mm
标注"焊后需消除应力热处理(PWHT)"
加强结构
补强圈:
厚度≥1.5倍筒体壁厚
外径≥开孔直径的2倍(GB/T 150规定)
支撑环:
位置距端部≤1/6筒体长度
截面高度≥0.1倍筒体直径
二、材料与工艺要求
材料选择
工况 推荐材料 特殊要求
高温高压 SA-266 Gr.2 需标注"正火+回火"状态
耐腐蚀 SA-182 F316L 酸洗钝化处理
低温环境 SA-350 LF2 -46℃冲击功≥40J
锻造比控制
轴向锻造比≥3:1(保证纵向性能)
径向锻造比≥2:1(避免环向缺陷)
热处理要求
正火温度偏差±15℃(如SA-516 Gr.70需900±15℃)
焊后热处理(PWHT):
保温时间按最大厚度计算(每25mm厚度1h)
三、公差与余量
尺寸公差
直径公差:自由锻±1%D,模锻±0.5%D(D>1000mm时)
直线度:≤1mm/m,全长≤0.1%L
圆度:≤0.5%公称直径
加工余量
内表面:5-8mm(含粗车+精车)
外表面:3-5mm(考虑UT检测需求)
端面:2-3mm(保证焊接坡口加工)
四、检验要求
无损检测
100%UT检测(按ASME SA-388 Class 3)
所有焊缝100%RT检测(Ⅱ级合格)
力学性能
试样取样位置:
纵向试样取自壁厚1/4处
横向试样取自端部
硬度控制:
碳钢HB≤200
合金钢HB≤225
压力试验
水压试验压力=1.25倍设计压力
气压试验压力=1.1倍设计压力
五、图纸标注示例
plaintext
复制
[筒体截面图]
┌─────────────────┐
│ OD=1200±6 ▲ │
│ t=60±1.5 │
│ ▼ │
│◄─────────L=5000±10───────►│
│ [法兰连接端] │
└─────────────────┘
技术要求:
1. 材料:SA-516 Gr.70,正火状态;
2. 锻造比:轴向≥3:1,径向≥2:1;
3. 内表面机加工后Ra≤3.2μm;
4. 焊缝100%RT检测,Ⅱ级合格;
5. 水压试验6.5MPa,保压30分钟。
六、常见设计错误规避
错误:未考虑热胀冷缩
改正:高温筒体锻件(>300℃)标注"冷态装配尺寸需补偿热膨胀量"
错误:开孔补强不足
改正:按"等面积补强原则"计算补强圈尺寸
错误:未标注检测基准
改正:明确"以两端车削面为基准,跳动≤0.1mm"
七、行业特殊要求
核电筒体:增加"晶粒度≥5级(ASTM E112)"要求
多层包扎筒体:标注"层间贴合率≥95%"
复合板筒体:注明"覆层厚度偏差≤10%"
通过以上设计控制,可确保筒体锻件满足ASME、GB/T 150等标准要求。对于超大型筒体(直径>4m),
建议采用分段锻造-环焊工艺,并增加"焊后整体热处理"要求。